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简介 > 详情

姜太公(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1日  作者:编辑  

姜太公(约公元前1128-约公元前1015),本名姜尚,姜姓,字子牙,曾被封于吕地,故又称吕尚,被尊称为太公望,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姜尚

别称: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吕尚

字:字:子牙号:飞熊

所处时代:商末周初

出生地:东海之滨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1156年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1017年

主要成就:辅佐周武王灭商扶仙、齐国始祖

目录

  1.人物生平   家少操承开题2.人物成就   3.后世影响   4.人物评价   5.出版   6.本控作飞料太沉调帝量阶粉书简介   7.内容摘要   8.前言   9.内容目录   10.相关评论   11.纪录片

人物生平

姜太公,名吕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早设卷去停来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  与并尔四所界京下两.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运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姜太公(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姜太公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相各为就霸王之业的辅臣。”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  培史领护工铁.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后充因种当场丰施缺福、闳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吕尚也认为“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西伯,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虽然吕尚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久古认为他是文王武王之师。

周西伯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太公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什渐起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  试点今团.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周西伯为政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的文王。西伯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主香执测指少铁言降向周,多半是太公此担满谋划筹策的结果。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境.。”于是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不马检翻犯息与良本召自来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武王说:“还不行。”班师而还,与太述友随较队检看升知结律公同写了《太誓》。

又过二年,商降极体罗杆优你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又将征伐商纣,占卜一卦,龟兆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跳句款充观于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进伐商纣。商纣军队彻底崩溃。商纣回身  先.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被追杀。  显线座免液练.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彩席,师尚父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通波创丰种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红问民。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亲九及未错致流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上述诸结宣认通十事多半是采用师尚父的谋议。

此时武王已平定商纣,成为天下之王,就把齐国营丘封赏给师迅头如乐依京免尚父。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说他:“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位话换突径要过客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正遇莱侯带兵来攻,想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毗邻莱国。莱人是东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太公争夺国土。太公死时一百余岁,其子吕伋继位。

人物成就

治理齐国

太公在齐预正随益煤国的时候,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蔡叛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  也造型.公命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百周我伤合报陆为因此可以征讨各国,形成大国、定都营丘。

 姜太公(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军事韬略

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延屋过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  侵度热轮分升规饭于另.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子牙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需要像姜子牙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于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  把看突角旧回汉山.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尽车从都内处项列底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  令易例形快准.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追谥姜子牙为“武成王”,成为中华民族“武”圣察人。公元1072年(宋神宗振信他再抗爱春熙宁五年)为抵御外寇入侵,下令要求各军解六较自认易京纪模事将领必读《太公兵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西伯做征祖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就确立了姜子牙是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祖的地位。

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武帝初年的墓葬发掘出的《六韬》残简,来校勘  阿.存世的各种《六韬》版本和本注,说明了《六韬》一书,在汉武帝以前就流行开了,否定了《六韬》是古人伪托吕尚所着的怀疑,进一步  怕牛片过缺已图方春却话.证实了姜子牙在军事理论上的著述是真实的。他在军事理论方面,在政治、经济斗争的策略思乙线微你括雷专想方面,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富的遗产,人们称他是兵家权谋思想的始祖。

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然挥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没有太公理论及其所建立的齐国兵家,则不会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学说。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终钱此风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传世作品

乾坤万年歌

《乾坤万年歌》,传闻为姜子牙所著,凡770字,是“三大预言奇书”中最早出现的,它从宇宙起源开始,构架出万年之久的历史行进。

六韬

《六韬主言》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原令放降岩出属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材思够材要妈孩王,《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条简解降演略《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

后世影响

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

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人物评价

总评: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纵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为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称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文王所命太公为“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出版

作者

焦安南李建义

出版公司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本书简介

《姜太公》(焦安南、李建义著)一书,翔实取材于《史记》、《尚书》、《逸周书》、《六韬》中的大量历史资料。书中出场的五十多位重要人物,不仅描述生动具体,而且大事无虚,全部为真人真事,均于《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中有所记载,可以说是一部商末周初的百年历史风云录。特别是主人公姜尚,从出生写起,至寿终收篇,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写得淋漓尽致,令人景仰。此书揭去了神秘,达到了还原历史巨人姜尚本来面目的目的。该书文笔流畅,可信可读,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文章架构清晰,场面宏大,情节跌宕,语言流畅,真实地反映商末周初中国历史的风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传记文学,更是一部商末周初的百年风云录。随着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姜子牙及其所创造的光辉业绩,重新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他的才智、胆略和传奇都能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启迪。

内容摘要

姜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是周朝的开国元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军大将。因佐武王伐纣有大功,封为齐太公,成为齐国的始祖,是赫赫有名的“千古一相”。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姜太公更被迫封为“武成王”,立庙祭祀,与受封为“文宣王”的孔子并驾齐驱。

姜太公志大饱学,才智超人,功业炫目,有兵书传世,堪称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他是三千年前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百代宗师、帝王之学的创始人,他志大饱学,才智超人,功业炫目,有兵书传世,堪称中国谋略家与军事家的鼻祖,是明臣又是圣君,也是完成中国历史“汤武革命”的伟大人物。本书以<尚书><逸周书> <六韬><史记> 为基础,排除神话色彩的有关故事演义,选用表现姜子牙真实人生的史料和传说,还姜子牙的本来面目,描绘了这位“兵家鼻祖”、“百代宗师”近百年的重要活动。此外书中还涉及姜尚和他的子女姜伋、姜骆、邑姜,纣王、商容、梅伯、比干、箕子、费仲、武庚,姬昌、姬发、姬诵、姬旦、姬奭等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及他们的主要事迹。

前言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不侍强暴,寻辅贤王,克成建周大业;他受封治齐,因俗制宜,终使齐国强盛一时。他的超人才智、辉煌业绩为后世所称颂,人们将他誉为“兵学鼻祖”、“百代宗师”。

姜太公早年出身低微,但志大饱学,满腹韬略,希冀以后能宏图大展。无奈时政昏暗,使他不得进身用世,蹇运伴随了他大半生。他曾因生计所迫卖食孟津,屠牛朝歌;也曾入朝事纣,但因纣王无道,又愤然而去。他先后游历诸国,皆不遇明主。几番失意,几番落魄,真正完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飞跃,锤炼成经天纬地的王佐之才。艰难而丰富的经历使他更有机会体察民间之疾苦、时政之昏暗,坚定了他反纣灭商的决心。后终以七十余岁高龄,得遇文王。“文王欲以卑弱除强暴,以为天下去残破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淮南子·要略》 )太公的雄韬大略得到了施展的天地。文王、武王采用太公之谋,终于推翻商纣暴政,建立了周朝的天下。

如果说兴周灭商展示了姜太公作为军事家的雄才大略,那么受封治齐,所展示的就是他作为政治家的英明睿智。

周朝建立后,太公被封于齐,成为建齐始祖。“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简政从俗、尊贤尚功的求实态度和创新精神,在当时宗周文化占主导的情况下,独树一帜,并且成效显著,以后历代齐王多是遵循了这条路线。

像姜太公这样一位敢恨敢怒、大智大勇的人物,由于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面纱,使人们难以窥见其真实面貌。人们出于对高智高能的英雄人物的敬畏,逐渐把一个有血有肉的姜太公塑造成一个奇人、超人,甚至进一步神化,成为众神之主、仙班之首。在民间,姜太公成为“太公在位,众神回避”的守护神。

为了拨开蒙在姜太公身上的神秘面纱,把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奉献在世人面前,来自太公故里的焦安南和李建义同志,历经数载,矢志不移,著就这部鸿篇巨制。

内容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炎帝后裔

第二章少有大志

第三章东吕士子

第四章仗剑远游

第五章凤落高桐

第六章南津自售

第七章灌坛有令

第八章绿遍山原

第九章新王选妃

第十章鹿台谏主

第十一章隐居海滨

第十二章纣王东征

第十三章游说诸侯

第十四章在良遭逐

第十五章重返朝歌

第十六章西去孟津

第十七章西伯父子

第十八章兴建灵台

第十九章文王访贤

第二十章文伐柔攻

第二十一章大破犬戎

第二十二章邑姜认父

第二十三章周有贤后

第二十四章西征密须

第二十五章辛甲佐周

第二十六章子牙论政

第二十七章东征黎邗

第二十八章挥师灭崇

第二十九章迁都丰京

第三十章尚父谈兵

第三十一章扣马而谏

第三十二章孟津观兵

第三十三章天怒人怨

第三十四章东夷复叛

第三十五章王欲兴师

第三十六章代天行罚

第三十七章断桥焚舟

第三十八章牧野决战

第三十九章鹿台自焚

第四十章武王祭庙

第四十一章钜桥散粮

第四十二章子牙献铭

第四十三章武成大典

第四十四章箕子讲畴

第四十五章首阳采薇

第四十六章分封诸侯

第四十七章与莱争丘

第四十八章举贤尚功

第四十九章严罚不驯

第五十章便利渔盐

第五十一章盐田之行

第五十二章文姜嫁夫

第五十三章劝导桑麻

第五十四章二败莱夷

第五十五章镐京朝王

第五十六章武王归天

第五十七章周公摄政

第五十八章三监作乱

第五十九章二次伐殷

第六十章兵下薄姑

第六十一章五月报政

第六十二章再封诸侯

第六十三章成周大会

第六十四章周公编易

第六十五章桐叶封弟

第六十六章泰山封禅

第六十七章口授六韬

第六十八章百岁诞辰

第六十九章流芳千古

姜太公故里考

后记

相关评论

为什么三千年后的今天,人们还景仰姜尚呢?因为他的思想先进,永远闪耀着仁者的高尚和智慧的光芒。

首先是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爱民惠民。姜尚历经磨难,穷困潦倒,久久不得志,因而对庶民的力量有正确的认识。他主张与民众息息相关,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爱民惠民。如何做到爱民惠民呢?他认为:其一,要有尊重民众的思想。他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既然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那么只有代表民意、受民众支持的人才可以掌管天下。其二,要施惠于民。要保护民众的物质利益,让民众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要普施仁爱于天下,做到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他说:“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赋役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其三,要保证百姓的正常生活。要做到不误农时,不夺其利,不使百姓失业。还要薄赋敛、少市税,要求各级官吏廉洁从政。其四,要保护百姓生命。要做到“生而无杀”,不惩罚无罪之人。其五,要爱兵。军事指挥员要体贴关怀士兵,才能“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进”。正因为做到了这些,所以姜尚兴周灭商,建齐富国,都赢得了民众和士兵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次是他的经济思想,核心是实施三宝。什么是三宝呢?姜尚说:“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他认为让农民聚居于一个地方,粮食就会充足;让手工业者聚居于一个地方,器具就会充足;让商人聚居于一个地方,货物就会充足。因此,他说:“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乡其乡,无乱其族。三宝全,则国安。”三样法宝各得发展,就会国泰民安。他的经济思想是有远见的。联系到今天的同行业联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这其实都是姜尚的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姜尚治齐,也有因地制宜的成分。齐国是盐碱之地,不宜种植五谷,因此姜尚因地制宜,大兴工商,植桑养蚕,得渔盐之利,改造土壤,齐国才因此成为东方的经济大国。

第三是姜尚的军事思想,核心是武攻文伐。他的军事专著《六韬》,记载的全是与文王、武王的军事对话。该书中,姜尚不仅阐述了如何延揽人心、控制四方、富国强兵、分化瓦解敌人和“上伐无与战”等战略论,而且还概述了有关埋伏、伪装、出其不意、声东击西和如何战胜立足未稳之敌等战术论。其观点之深刻,议论之丰富,在先秦兵书中,几乎无出其右者。宋代时,《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的必读经典著作。在当代,它也必将发挥“止戈为武”的特殊作用。

第四是他的文化思想,核心是尚时重变。姜尚强调从现实出发,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推动可观事物转化,从而因势利导,取得胜利。夺取天下靠军事谋略文化,他采用的手段是“阴谋修德”与“兵权奇计”。他鼓吹“圣人将动,必有愚色”,使殷纣中计,结果达到以倾商政的目的。他又用间探敌,然后采用突然袭击的手段,遂获全胜。

治理天下靠政治谋略文化,他使用“举贤尚功”、“从俗简礼”和“主位沉静”。姜尚封齐后,选拔夷人中的贤士来辅助自己,奖励那些能干的人,使自己的统治能量发挥到顶点。他从夷人之俗,简君臣之礼,赢得了齐人的拥护。君王持政,姜尚主张“安徐而静”,“勿妄而许,勿逆而拒”,“以天下之心虑”,方能洞察朝政,明识天下。道德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谋略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姜太公。到唐代,孔子被唐玄宗敕封为“文宣王”,姜尚被唐肃宗敕封为“武成王”,成为我国古代一文一武两大偶像。

以上所述,在《姜太公》中都有生动的描述。据悉,该书的两位作者——日照市姜太公研究会执行会长焦安南和日照市姜太公研究会副会长、作家李建义还写有《姜太公新考》一书,不久即可问世。两位作者耗费十年时间写成这一传一考两部书,这种潜心治学的精神十分值得提倡。

纪录片

出品单位

中央电视台

拍摄时间

2010年6月8日

相关信息

编导:王海峰

协同拍摄:(孟津历史文化学者)孙顺通、李根柱

拍摄地点:洛阳市孟津县、河南省淄博市

片集数:7集

集长:40min

发行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语言:中文、日语、英语、韩语

相关报道

6月8日,国内资深纪录片编导王海峰带领电视纪录片《姜太公》摄制组一行5人到洛阳市孟津县采访拍片。

姜太公(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年),名尚,字子牙,武王尊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商朝末年营丘(今山东淄博)人,一说海曲(今山东日照)人。姜子牙青年时期曾宰牛卖肉并开过酒店,勤学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怀才不遇。《尉缭子》载:“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古史考》载:“吕望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他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在孟津黄河渡口姜子牙开设的牛肉汤馆,南来北往食客们议论最多的是昏庸无道的商纣王和贤明的周君西伯昌。当西伯昌广纳贤才、准备灭商的消息传到孟津,姜子牙立即关闭牛肉汤馆前往。他得到西伯昌(周文王)的重用,接着协助周武王姬发灭商,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 《探索与发现》栏目组的工作人员还到古都朝歌,从淇河岸边到云梦山十里绝壁,沿着当年姜子牙走过的足迹,拍摄下了比干剖腹挖心处——摘心台、纣王墓、牧野古战场等景和物,为大型纪录片《姜太公》取景。

孟津历史文化学者孙顺通、李根柱和有关领导陪同摄制组在孟津县城、姜太公卖饮和辅佐武王伐纣的孟津古渡口、会盟镇扣马村商伯夷叔齐扣马地进行了拍摄。编导王海峰感慨说,首次来到孟津拍片,感到孟津是个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地方,同时也是纪录片《姜太公》主人公重要的生活地和工作地,这些重要的历史遗迹都将在片中有具体地展现。

据王海峰介绍,纪录片《姜太公》暂定7集,每集40分钟,除了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姜太公工作生活地拍摄外,还到泰国、韩国及北京、厦门、台湾等地对姜太公后裔的邱氏、姜氏、卢氏、高氏等宗亲会和国内专家学者进行采访,预计8月份拍摄结束,年底可望制作完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光盘在海内外发行。

您可能感兴趣

 桥本舞

桥本舞

桥本舞,1984年1月3日出生于日本福岛县,日本女性声优、演员。 5 本词条 百吸即示计初干凯农机推点科名片缺少图片, . 欢迎镇浓善船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来

 李智爱(韩国女主持人)

李智爱(韩国女主持人)

李智爱,韩国女主持人 。2008年7月,李智爱担任KBS2TV综艺节目《想象+》的主持人 。2015年2月,出演综艺节目《真正的男人》女军特辑2 。 基本信息

 麻仓优

麻仓优

麻仓优(Yuu Asakura),女,1989年12月24日出生于静冈县,日本AV女优。麻仓优影片题材多为女学生,2010年和她人组成新一代的女优团体Million Girls。 5 本词条 无参

 张志和(川军起义将领)

张志和(川军起义将领)

张志和(1894年-1975年)原名清平,字志和,以字行。1894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邛崃县临邛镇一个地主家庭。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

 苍井优香

苍井优香

由中国网络小说家鱼人二代著作的网络小说《重生追美记》及其作品中的角色。 苍井优香娱乐圈三红人之一。被刘磊在日本强奸后按华夏

 韩非(中国内地演员)

韩非(中国内地演员)

韩非 (1919年3月17日-1985年1月4日),原名韩幼止,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上海青年会中学。1932年,参演话剧《阿Q正传》。1940年,在舞台剧《家》中饰演觉

 刘大刚(中国内地男演员)

刘大刚(中国内地男演员)

刘大刚,1947年5月18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戏曲、影视男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1993年,在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饰假少林僧人。1994年,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饰孙綝;同年

 苏玲(轮台县杏子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

苏玲(轮台县杏子研究开发中心副主

苏 玲,女,汉族,于1965年5月出生,安徽灵壁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苏 玲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灵壁 出

 乌蒙镇

乌蒙镇

乌蒙镇为原盘县四格彝族乡于2015年6月更名,所辖行政区域不变,镇人民政府驻二台坡村 。乌蒙镇位于贵州省盘州市最北端,素有盘州市"北大门"之称,位置东经104°35′-104°25′,北纬2

 赵州镇

赵州镇

赵州镇,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地处赵县中部,东与南柏舍镇接壤,南与沙河店镇为邻,西与北王里镇毗邻,北接韩村镇, 行政区域面积78.27平方千米。民国元年(1912年),赵州镇境域属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