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料简介 > 详情

慕(中国姓氏)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5日  作者:编辑  

慕姓,中华姓氏之一,出自鲜卑族。源流说法是黄帝的后代中曾经有一支到北方建立了鲜卑国。鲜卑国的公族当中有的姓慕容。后来渐渐简化为单姓慕,就是慕姓的起源。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二十九位门阀。慕姓遍布全国包括台湾,美国、新加坡等海外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慕姓

源流: 出自慕容氏

源流二: 河南开封有慕氏

源流三: 帝王虞舜的祖父虞慕

目录

  1.历史发展   2.传统文化   3.历史名人   4.慕姓将军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

慕(Mù)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为慕容氏所改。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  未密曲克.,"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声简化为慕姓。

源流二

出自宋代河南开封有慕氏。

源流三

出自远古帝王虞舜的祖父虞慕(通或夫汽幕姓)--源于某《百家姓》: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的祖父叫虞幕,虞幕的后代站之有笑画中,有一支以他的名字为姓误带菜算四然,就是幕氏。后来经过历史的演变,幕姓演变为慕姓  河站滑台马助景油.; 4、慕姓源于晋太子申生(谥号慕君)-减半干风-出自中国民俗学会编的<<姓氏名号面面观>>第13章的<姓氏与先人名号的关系>;

源流四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族鄂诺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鄂诺氏,亦称俄嫩氏、鄂内氏、艺率待分满视故进鄂讷氏、斡难氏,为达斡尔族着姓,世居黑龙江北境、鄂嫩河流域一带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no Hala。清朝中叶以后买积门承见观伟只沙站表多冠汉姓为鄂氏、敖氏伟光威亮谁他信赵点机径、吴氏、慕氏等。

  委右来领全氢机什政. 得姓始祖

莫护跋

迁徙分布

分布情况

河南温县慕庄村及武陟南贾村共有一万余慕姓族人,家谱世系清晰,是元朝监察御史慕完之孙明初由卫郡(今河南省新乡)迁来的,两个村里保存有元朝大学士虞集给慕完撰写的墓志铭,清楚表明这一支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

河南许昌大慕庄有慕姓4000多口人,家谱记载是源于明初山西洪洞县.

安徽涡阳一带有其后裔近万头附讲皮陆谁着证垂行人,而且其居住村州指故庄也大都冠有"慕"字称谓。

陕西吴堡慕百家原分布慕姓约几千人,

山东栖霞市慕姓人口也有几千人.

陇东平凉、  十才说包资亮天该耐金异.庆阳一带慕姓子孙遍布,约有上万人。

山东龙口市(原来叫黄县)也有几个村姓慕的,但不知族上从何地迁此。山东龙口市(原黄县)慕姓主要依末历书兰得通和象状分布在原丰仪包括慕院夼、大慕家、丰仪炉、丰仪店  燃.等村,另外兰高镇麻院慕家也以慕姓为主,据村志所讲从云南搬迁来。丰仪慕姓据传是从栖霞铁口搬迁过来的,后来修王屋水库丰仪店等村的慕姓村民外迁至东江附近的也有一部分。

山东栖霞市上瑶沟村亦为慕氏家族,祖上迁入  策何威防.原因不详。

山东荣成市慕姓人口也有几千人

山东省威止选德衡说含速获海市荣成市王连街道东慕家村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王连街道西慕家村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王连街道大讯姜家村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滕家镇观前泊村

编  费测此.辑本段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平凉郡:周郝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父使扩训奏响希众新缩北地、上郡,平凉入秦国的版图,属北地郡。汉武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平凉全境改属安定郡;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平凉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的朝那、乌氏二县。三国时期曹魏于郡上设州,此地属雍州安定郡,恢复了泾阳县。西晋又废泾阳县,新置都卢县,平凉市境东部属朝那县,西部属都卢县。十六国南北朝是最乱的时期,平凉全境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北魏、西魏、北周所湖选困欢若续领有,建制变化很大。前消江认唱势虽开秦永兴二年(戊午,公元逐最运方之酸决雨业律358年)苻坚欲吸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初治高平镇,后治鹑阴),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机波升万著即因士问名始见于史册。以后,前秦苻坚曾以平凉为根本,向后秦反攻:夏赫连定曾即皇帝位于平凉。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壬辰,公元572年)于西北部治平凉县,属长城郡。是平凉市建制的开始,距现在一千四百一十年。隋朝时期,隋朝花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4年)废郡置州,平凉市属原州,隋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又废州置郡,改属平凉郡。唐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复置原州,江独息治平高,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再改平凉郡,旋复为原州,平凉市属原州,唐朝岩铁意贞元七年(辛未,公元791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城扼弹筝峡口,奠定今平凉市城址,距现在一千一百九十一年,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守款资住面地强809年)移行渭州于平凉,平凉市废。广明初复陷吐  指望球句际意布消.蕃,中和四年收复为渭州治。唐朝末期,李茂贞据凤翔称岐王,渭州属于岐,历后梁。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措费争剂足丙戌,公元926年)灭岐,渭州属后唐。后唐清泰二年(乙未,公元935年)以原平凉市的安国、耀武二镇复置平凉市,属泾州;后晋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皇素准天收方宁握年)改属渭州。宋朝时期,仍为渭州治所,属泾原路,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驻地,与西夏接壤,是当时的军弱双味挥绍田践苏草并事重镇;至宋大观二年,共领泾州、原州、渭州、西安州、会州、德顺军、镇戎军、怀德军等五州三军,遂代泾州、原州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宋徽宗政和七年(丁酉,公元1117年)置平凉军,设节度使你雷皮行约率推啊注落。金国开六盘道,在金国大定二十七年(丁未,公元1187年)始置平凉府,辖五县,属凤翔路。平凉市为府治所。元朝时期仍以平凉为府,辖三县,属巩昌总帅府,并潘原县入平凉市,平凉市仍为府治所。自此应,平凉市的辖境再未有大的变花座星限受沿兵动。明朝时期的平凉府辖三州才第根右七县,属陕西布政使司关内道;平凉市仍为府治所。清朝初期沿明朝建制,属陕西布政使司。清朝康熙八年(己酉,公元1669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反一张很司,平凉仍为府,府上设道:初为平庆泾固化道,同治末改为平庆泾固化盐法兵备道,平凉县为道、府治所。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废府,仍设道。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平庆泾固化道为陇东道,设观察使;后改为泾原道,设道尹。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改设泾原  关适做布找稳.区行政长,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信年)改为甘肃省第  法补然型.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平凉县为道、署驻地。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28日平凉解放,成立了平凉市人民政府。1950年庚寅由县城内划出城关和郊区另设平凉市。1958年戊戌12月撤销平凉、华亭两县并入平凉市。1961年辛丑11月恢复华亭县。1964年甲辰1月撤销平凉市,恢复平凉县。2002年壬午9月,平凉撤地建市。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纸剂花架吧移吸执题师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识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  树强画氧画推密角快块.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斤宁则料气酒数旧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  式其新.期建为河南省。

涿州:涿州地处京混培未抗整务聚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首都经济圈的紧密层,距天安门仅六十二公里,被誉为首都的"南大门",因其独特的区位,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曾御笔亲题"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建制已有两千三百余年。战国时期为燕国城邑,秦朝时期置涿县,三国时期曹魏政权设为范阳郡。元朝时期为涿州路。明、清两朝时期先后隶属北平府、顺天府。民国时期称涿县,始隶属河北省。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长期以来,涿州接受北京的辐射带动,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京郊型县城经济的新格局正初步形成。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庆阳府:即今甘肃省庆阳市。庆阳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早在二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农耕,养殖,制陶。据《史记》记载:黄帝轩辕氏在这一带和医祖歧伯合著《内经》。夏王朝时期,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驻城拓荒,安邦定居,今庆阳县城据传就是建于此时的"不出城",故有"周旧邦"之称。"庆阳"之名系沿用古"庆阳府"名称,最早取自于宋徽宗的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后设环庆路,又设"庆阳军"节度,庆阳之名方见于史册,并沿用至今。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就曾任"环庆路经略抚缘边招讨使",他与其子驻防于庆阳,驻城练兵,保境安民。庆阳市也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部分,俗称"陇东老区"。

堂号

平凉堂:以望立堂。

涿郡堂:以望立堂。

庆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宗祠楹联

四言

源自帝喾;

望出吴兴。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慕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持法平允;

弹劾峻严。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新乡人慕完,少年时聪敏而有大志,历官侍御史、刑部侍郎,善于断案,执法平允,至顺年间封魏郡公。下联典指明代人慕容,官监察御史,弹劾不畏惧权贵,朝廷内外都称颂他的刚直。

七言

清人多夸漕总督;

元代盛赞魏郡公。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清代漕运总督慕天颜,字拱极,静宁人。清顺治进士。知钱塘县。康熙间累擢江苏巡抚,疏浚吴淞江、刘河及常熟之白茆港、武进之孟渎河,并请免荒田赋额二百万。下联典指元代刑部侍郎慕完,新乡人。历官侍御史。善决狱,持法平允,至顺间封魏郡公。

天气晴明万象美;

颜悦和色众人亲。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清代良吏慕天颜"天颜"二字的嵌字联

十言

知味调和,卓尔相臣事业;

持法平允,休哉御史风声。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官慕岳事典。下联典指元代刑部侍郎慕完事典。

历史名人

慕施蒙

唐渤海国大将军

慕昌桂

唐渤海国将军

慕伉

宋朝奉大夫

慕完

元朝新乡人,做刑部侍郎的官,善决狱,执法公正,深受好评,至顺间封魏郡公。慕完自小聪明好学,胸怀大志,果然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慕天颜

字拱极,静宁人,清朝文士,由顺治年间举进士而当官,知钱塘县。他读书重在实际应用,明白水利对农业和运输的重要,就倾全力治水,在任江苏巡抚期间,疏通当地河港,疏浚吴淞江、刘河及常熟之白茆港、武进之孟渎河,并请免荒田赋额二百万。造福一方百姓,千古流芳。唐熙年间朝廷任命他为漕运总督,管理水运的事务。

慕甲荣

字冠栌,清乾隆许州城西慕庄人。潜心经史,留心训古,为文剖析理蕴,精刻沉实。甲寅以拔贡中举,秉铎禹州。著有《述德堂大小塾课先人言》刊刻行世。并著有诗、古文、词藏于家。世称慕夫子。现有《述德堂训蒙》、《述德堂稿》、《述德堂小草》传世。

慕连山

许昌嘉庆年举人,任中牟教谕。

慕寿祺

字子介,号少堂,镇原县平泉镇古城山人。生于1874年11月12日,卒于1947年12月3日,他是甘肃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博古通今的知名学者。他出生于书香之家,父慕暲,清光绪时举人,历任宁夏固原学政、西宁教谕、宁灵厅教授。寿祺赋性聪颖,勤奋笃学。幼随父读书,受到良好教育。1903年考中举人,次年被甘肃高等学堂聘为历史主任教员兼经学分教。1908年赴京考职,以"二等试用"签分四川试用盐大使,未赴任,同年以劳绩保荐知县分发山西,再次辞任,仍供教职。由于他教学成绩卓著,在学界声名远播,全国教育联合会遂委派他去东南各省考察学务。他在北京、天津、武汉及浙江、荆楚、齐鲁等地拜访名流,关注时政,目睹列强横行,朝廷腐朽软弱和东南各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坚定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志向,亲自参与所到各地教育界反帝反清斗争。途经安徽时结识了张掖举人、候补同知王之佐,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遂经王介绍加入同盟会,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回兰州后,向甘肃教育界提交《调查录》8卷,针砭旧教育积弊,提出一系列改革方略,其真知灼见被甘肃教育界同仁誉为"开拓万古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

寿祺博古通今,痴学成癖,著作等身,计有《周易简义》《读经笔记》《经学概论》《陇上同名录》《河鱼天雁》《甘肃省历代大事记》《求是斋群粹录》《吏治研究·行政类讲义》《甘宁青史略》《种族之掺合》《中国小说考》《镇原县志》等三十余种。寿祺集政治、军事、学术才能于一身,终未能一睹新中国之曙光。1947年2月病逝于兰州,安葬于兰州龚家湾南坪。2002年,族人迁先生及其家属遗骨回原籍安葬,并刊石树埤。

慕姓将军

慕湘

慕湘(1917-1988),原名慕显松,又名勃霖、白琳、白松,山东省蓬莱县人。1923年入县立女子小学读书,叁年后转入志成小学,1929年入县立职业补习学校,1930年考入莱阳山东省立乡村师范。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33年转入济南正谊中学,又被学校开除。回乡成立尘烟文艺社,在蓬莱日报编辑尘烟周刊,受国民党县党部警告而停办。1935年在乡村教书,躲避国民党当局抓捕,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出走天津。1936年在天津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学联举办的义务教学团。任南郊王兰庄义学校长,秘密组织农民救国会。1936年底到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抗日战争时期,任民先队副总队长,太原县牺牲同盟会特派员。太原失守后,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被编为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太原支队,任支队政治主任。1938年战总会被阎锡山取消,部队缩编为山西保安二区1支队2营,任政治教导员。不久部队又改编为山西新军暂1师36团2营,仍任政治教导员。1940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毕业,任晋西北8分区对敌斗争委员会秘书。1943年在晋绥党校参加整风,因地下工作一段历史无人证明,一度成为"抢救对象"。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任晋绥日报社编辑,后到绥蒙区党委城工部工作,调任绥蒙军区陶集骑兵支队政委、陶集大队政治处主任。1947年任骑兵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48年任绥蒙军区11旅44团政委,1949年任绥远军区23师政治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任绥远起义部队任政治部主任,第23兵团36军107师副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107师副政治委员、代政治委员,参加机场修建与保护。回国后,1952年任华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任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7年任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文革前夕被任命为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未到职。1975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政治委员。1976年离职,从事写作。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5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著有长篇小说《新波旧澜》之一《晋阳秋》、之二《满山红》、之三《汾水寒》、之四《自由花》。晋祠在太原县治西南十里悬瓮山麓,水绕山环,境极名胜,甲于叁晋名胜之首。但向无专志以志其盛,刘大鹏有鉴于此,踏遍晋祠一带山川寺院,寻幽访古,钞碑录碣,又博览古典书籍文献资料,采集故老传闻,于光绪二十八年编著《晋祠志》。五易寒暑,光绪叁十二年成书(全书42卷,有祠宇、亭榭、山水、古迹、宸翰、祭赛、金石、乡校、流寓、人物、河例公案、文艺、植物、故事、杂编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该书汇集历代有关晋祠的文献记载与民间故老传闻,详细描绘了当时晋祠风物。其河例公案则如实记载了晋水流域历代的水利纷争及统治者欺压、剥削农民的史实。书中还记述有明、清以来历次农民起义与庚子以后当地反帝运动的史实,为研究历史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却长期未能刊印。1979年,慕湘、吕文幸整理校点《晋祠志》,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蓬莱县现有慕湘藏书楼。

慕生忠

慕生忠(1910-1994),陕西省吴堡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军区5支队政治委员,红5团政治委员,红25纵队政治委员,陕北省委委员、白区工作部副部长,中共吴堡县委书记,陕北红军第2作战分区司令员,佳吴米中心县委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以东地区作战司令员,山陕特委军事部参谋长,洛川地委宣传部部长,晋绥军区第4分区副政治委员,第9分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民运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进藏部队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西藏运输总队政治委员,被誉称为"青藏公路之父"。后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西藏工委工交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10月19日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84岁。

您可能感兴趣

 莱州市第一中学

莱州市第一中学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以及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莱州府官立中学堂",后易名为山东省立第十四中学校、山东省立

 警用枪

警用枪

警用枪是指装备于警察,以制止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等的枪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警用枪 外文名称: police gun 特点: 准确性较

 荀彧(《三国杀Online》武将人物 )

荀彧(《三国杀Online》武将人物 )

荀彧是桌游《三国杀》中的一种武将牌。武将设计来源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荀彧,是《神话再临·火》扩展包中的固定武将,技能为驱虎、节命。 基

 南沿江城际铁路

南沿江城际铁路

南沿江城际铁路是江苏省规划中的一条沿长江南岸走向连接南京至上海,主要服务于长三角区域城市城际铁路交通和兼顾国内中长途铁路交通运输的铁路线。前身规划线路名为镇南铁路

 小情歌(苏打绿演唱歌曲)

小情歌(苏打绿演唱歌曲)

《小情歌》是由吴青峰作词作曲,苏打绿演唱的一首歌曲,出自专辑《小宇宙》。2007年6月16日晚,华语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颁奖礼“第18届台湾金曲奖颁奖礼”在台北小巨蛋剧场隆重

 吴玉凤(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委书记)

吴玉凤(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委书记

吴玉凤,女,汉族,1972年11月出生,浙江桐庐人。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委书记。 基

 番石榴果

番石榴果

番石榴果为热带果树,原产热带美洲,今在元江有栽培。番石榴属桃金娘科番石榴,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俗称拔番石榴子、那拔。因其来自国外,故名为番石榴,是亚热带名优水果品种之一。番

 武穆

武穆

"武"和"穆"都是中国古代谥法常用字。《汲冢周书》称:"威强睿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谥法》称:"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乌贼鱼肉

乌贼鱼肉

《*辞典》:乌贼鱼肉 【出处】《别录》【拼音】 Wū Zéi Yú Ròu【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海螵蛸"条。【性味】咸,平①《别录》:"

 捯饬

捯饬

捯饬,拼音dáo chi,汉语词汇,指修饰;打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捯饬 拼音: dáo chi 类型: 方言 解释: 修饰;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