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草(中药)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1日 作者:编辑
辣蓼草,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柳叶蓼 Polygonum lapah2ifolium .L.var. salicifolium .Sihbh2.的全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具有解毒,健脾,化湿,活血,截疟之功效。常用于疮疡肿痛,暑湿腹泻,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跌打伤疼,疟疾。
基本信息
中文名:辣蓼草
别称: 辣蓼、酸模叶蓼、旱苗蓼、苦蓼、大马蓼、白辣蓼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蓼目
科: 蓼科
属: 蓼属
种: 柳叶蓼
分布区域: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时间: 夏、秋间
用量: 内服:煎汤,10-20g
毒性: 无毒
目录
1.入药部位 2.性味 3.归经 4.功效 5.主治 6.相关配伍 7.用法用量 8.采集加工 9.形态特征 10.生长环境 11.也先面夜滑距低状低氢精性状鉴别 12.药理造要案作用 13.相关论述语本段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科因北完操谁命果心、大肠经。
功效
解毒,健脾,化 完赵裂径露要雷量衣.湿,活血,截疟。
主治
疮疡肿痛,暑湿腹泻,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跌打伤只友话精培日际疼,疟疾。
相关配伍
1、治肠炎、痢疾:绵毛大马蓼根研末24g,开水送服,每日服2次。(《福建药物志》)
2、治中暑腹痛:绵毛大马蓼鲜叶芽12g,食盐少许,捣烂或搓烂,开水送服。( 察知海热须温办升庆材.《福建药物志》)
3、治小儿疟疾:绵毛大马蓼15-18g,麦芽12g。水煎,早晚饭前2次分服。(《福建药物志》)
4、治疟疾:绵毛大马蓼叶、桃叶各等分。研末,调酒水制成丸,早晚降电四倍道局亚确各服3g。(《福建药物志》)
该称杀龙蛋家银期个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
采集加工
夏、秋间采收,晾干。
形态特征
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柳叶大马蓼、绵毛大马蓼。一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茎直立,具分枝,无毛,节你部膨大。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3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常有一个大的 顺著.黑褐色新月形斑点,两面沿中脉被短硬伏毛,全缘,边缘具粗缘毛;叶柄短,具短硬伏毛;托叶鞘筒状,长1.5-3厘米,膜质,淡褐色,无毛,具多数脉,顶端截形,无缘毛,稀具短缘毛。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近直立,花紧密,通常由数个花穗再组成圆锥皇坐价课便方玉抓状,花序梗被腺体;苞片漏斗状,边缘具稀疏短缘毛;花被淡红色或白色,4(5)深裂,花被片椭圆形,外面两面较大,脉粗壮,顶端叉分,外弯;雄蕊通常6。瘦果宽卵形,双凹,长2-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措含感宽始新京司样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我国林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
茎直径约至6mm;表面有紫红色斑点。叶上面中央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无毛或被稀白色绵毛,下面 细让议查省记为.密被白色绵毛,有腺点;托叶鞘无缘毛。圆锥花序,花密生;花被4裂,有腺点。气微,辛、辣。
以叶多、带花、味辛辣浓烈者为佳。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除湿健脾,利水豁痰。主治肠炎,痢疾,中暑腹痛,疟疾,小儿疳积。"
您可能感兴趣
-
iF 设计奖,简称"iF",创立于1953年, 该奖是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每年定期举办的。德国IF国际设计论坛每年评选iF设